导航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专程赴北京拜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专家

时间: 2024-08-02 12:07:45 浏览: 3470

2024年7月27日至29日,我馆一行四人在吴文华馆长的带领下,专程赴北京拜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并就博物馆未来建设发展向学会各位专家请教。我馆此次北京之行得到学会和各位专家的积极重视,李志远会长亲自安排布署,詹怡萍秘书长积极沟通联络,商定组织召开座谈会。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建设发展研究座谈会于28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李志远会长主持,王廷信、曲士飞、江棘副会长,麻国钧、巫允明、朱联群顾问,詹怡萍秘书长,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吴文华馆长、杨娇副馆长、宣教部杨正强主任、藏品部赵娜主任参加座谈。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吴文华馆长汇报了博物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打算,并就博物馆目前面临馆舍搬迁、展陈的提质升级以及博物馆建设发展中的困境和问题等事项,恳请研究会和各位专家予以支持和指导。研究会各位专家在听取完汇报后,先后围绕傩文化博物馆展陈定位和框架结构、未来建设和发展,以及如何做好研究等工作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

巫允明顾问指出,博物馆近年来得力于当地政府的重视,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即将面临新馆搬迁是机遇也是挑战,新馆的选址一定要结合博物馆的性质,要充分考虑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新馆展陈内容要从傩的起源出发,精准解读傩的发展、流变历史,将中国傩文化的内容根据地域特色全方位给予呈现。

麻国钧顾问指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要加强同国内外傩文化相关博物馆的联系、学习和交流,如日本岩手县北上市立“鬼之馆”、日本京都府大江町立“日本鬼之交流博物馆”、韩国河回村“世界面具博物馆”等东亚的几个大型的面具博物馆,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面具博物馆,中国江西南丰国际面具馆、池州市博物馆、青海甘肃地区的博物馆、安顺傩雕文化博物馆等,在傩文化研究方面要积极联合高校合作培养傩文化研究学者,提升学术影响力。

朱联群顾问充分肯定了傩文化博物馆近年来的影响力,提出博物馆在新馆展陈方面要多听取专家意见,以贵州傩文化为立足点,在现有展陈的基础上丰富贵州傩文化的内容,世界范围的傩文化在资料收集方面难度较大,或可简单的以面具形式小板块进行展示。

王廷信副会长指出,博物馆新展陈在贵州傩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中国傩文化和世界傩的板块是有必要的,要将实物的展示和傩事活动纳入进去,充分考虑博物馆的数字化问题,采用先进的展陈设计和手段,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让“傩”时尚起来,展陈内容也要增加傩文化的研究成果。博物馆宣传教育方面,要增强与社会层面的沟通交流,设计出自己的社教项目,品牌性的传承下去,进而增强民众对博物馆的认识。

曲士飞副会长指出,博物馆的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参加或者举办傩文化研讨会解决研究方面的缺失,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改变宣传方式,可借鉴广东英歌舞的形式,摘取傩文化的故事,以展演的形式进行宣传。文化创意方面要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如将傩面具元素做成乐高、拼图的游戏,激发兴趣,引起关注,扩大影响。

江棘副会长指出,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可以借鉴商业性的展览方式,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用问题式、沉浸式的观感体验突出傩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宣传推广方面,要充分利用小红书、B站等数媒平台,同游戏设计等公司实现跨界合作,突破传统,吸收新型的设计思路和传播理念,发挥傩文化特色,提升社会影响力。

詹怡萍秘书长指出,博物馆的展陈方向要以贵州傩文化为核心,立足于自身特色,展示方式不能局限于面具的展示,未来要有目的的进行收集,做好基础展陈后再设计专题性的展陈项目。坚持做好《贵州傩文化》刊物,加强与中国傩戏学研究的合作交流,还可定期举办傩文化座谈会或者地方的研究交流会议。

李志远会长指出,中国傩戏学会团队力量强大,涉及人文、社科、媒体、艺术等诸多领域,可以对傩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予以充分支持。建议重新定位《贵州傩文化》刊物,调整刊物内容,将其作为傩文化学术资料的收集站和傩活动信息的集散地,共同致力于傩文化研究,同中国傩戏学会合作办好《中国傩戏研究》学术刊物。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线上座谈或网络上面对全国进行专家对谈,提升博物馆层次。

集体合影

此次北京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之行,学会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谦逊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各自领域泰斗式或领军式人物,却依然保持对傩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的高度热忱与初心,对基层傩文化工作者的关爱和寄予厚望,无私的指导和中恳针对性强的意见,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博物馆每一位同志,同时也让我们深受启发,脑洞大开,对未来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