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坛--傩坛祭祀性
时间: 2011-07-15 15:46:37 浏览: 4257作为一种通神的场所,傩坛还具有一种祭祀特征,即以各类供奉之物献祭于傩坛,以达到祈神降圣和酬谢神灵的目的。这一点在《周礼》原型中体现得很充分。供奉之物多为动物牺牲,大傩用牛,其余用羊、犬或用鸡类。以动物为祭品这一现象来自"鬼神信仰"中的 三个观念。一是相信动物通鬼神。供于傩坛的牛、羊、犬等类动物本身即具有某种神性,能够代表世俗人们同神灵相通并传达俗界愿望。其次是相信鬼神同样能够享用世俗世界所提供 的这些供物。第三,但傩坛中供奉牺牲是神界对俗界虔诚之心的考验,故早期的牺牲之物还包括各种形式的人血之祭。有关这方面的记述在先秦史料中比比皆是,其所体现的祭祀特征十分突出。《礼记•祭统》指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礼记•礼运》又说"夫礼之初,始绪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杯饮,蒉(kui)捋 (fu)而士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陈其牺牲,备其鼎组……以降上神及其先祖。"傩坛的祭祀象征不断随时代而发生变化,到了曲沃扇鼓傩仪之中,活的牺牲则变成了大型面塑,即动员全村力量用面粉精心制作而成的若干个大型面制神金以及色香味俱全的各类食品,"整个坛内布满各种鲜花,五色彩旗,香烟缭绕,蜡烛长明,灯山花海,金碧辉煌,奉组丰盛",一派神圣庄严、排场宏大的景象。(段士朴、许诚《"扇鼓神谱"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