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傩坛--傩坛象征性

时间: 2011-07-15 15:41:10 浏览: 5052

傩坛的双重性和过渡性决定了它的第三个特性--象征性。傩坛的象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外形的象征。其最突出者即为《周礼》原型中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这样一种具有特殊装扮的通神中介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分析过的人形象征。它的意义在于以一种具有内吸力作用的内核形式凝聚了其余所有傩坛标志。换句话说,傩坛因方相氏而存在,没有方相氏这样的人形象征就没有傩坛的设立。此外,在以方相氏这一人形象征为核心所凝聚起来的傩坛上,还因地因时而不同地显现着诸如神案、香'炉、祭坛等诸多外形象征。例如德江傩坛戏中的"三清图"、织金民间庆坛中雕有二郎神头像的"祖师棍"等 等。这些外形象征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使一次 性布置起来的傩坛具有直接的外观效果,让序,不相乱"的一种天然秩序。 (《国语•楚语》)这样,傩坛之桥的设制及其一次性过渡特征就十分便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这种人神相分,才显出傩坛之桥的必要。一桥连二界,彼此通往 世俗之人得以亲眼目睹鬼神世界的某种显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些特殊装饰,向神界通报信息,使神鬼通过方相氏中介的 设制铺架的专门通道降临人世,直奔指定地点,为世人消灾赐福。其次是声音象征。傩坛中的声音象征包括人声与超人声两个部分。人声如方相氏一类的中介及其助手们在傩坛中的大声呼喊、向神陈述,以及不断高唱的逐鬼之歌等等。超人声象征主要有鼓乐伴奏和牛角、海螺之鸣。这后一种象征体现了鬼神信仰者们共同的一种信念,即相信声音通神。牛角、海螺一类物器的吹鸣之音及鼓、乐乃至鞭炮之类的特殊晌声能够通达灵界,或使善神愉悦,或使厉鬼'I京骇。因此,这种声音象征也就成为傩坛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鼓、锣、 牛角、海螺等也就随之具有了法器性质。 第三是仪式象征。傩坛的设立,除了外形布置和声音通神两种要素外,还包括着傩事进行中的仪式构成。这些仪式也使傩坛得以由虚变实,从无到有并不断呈像。早期关于方相氏率百隶由宫廷一直舞到城郊的记载,就体现了其傩坛跟着傩事的进行不断扩展和变化的情形。另一突出例子是流传至今的山西曲沃"扇鼓傩难戏"遵行傩难礼,攘瘟逐疫"时由逐疫者们所不 断绕行走出的"八卦坛"。其坛的特点是先由各种外形象征之物搭设出一个八卦阵, 然后再由坛师们根据不同需要围绕此坛走出各种不同的路线。其八卦坛的设 制如上图。

坛师们绕行的路线各有其名,如水火相济、春生秋收、开天司地或叫二龙吐水、双龙摆尾、一龙圆月等等,分别具有生万物、育万类或天降甘露,五谷丰登的含义。这样一种傩坛的设立,显然与"天人感应"的观念有关。傩坛是沟通人界与灵界的场所。人界的行为可以在此与鬼神相通,灵界的能量能在此向俗世降临。因而任何一种仪式、行为者R能够产生同时具有世俗与神圣双重意义的特殊效果。这些仪式和行为既是象征符号又是愿望陈述,既是空间展示又是时间预言--预告了将要到来的消灾获福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