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傩--傩文化说

时间: 2011-07-15 11:06:39 浏览: 5442

较早提出"傩文化"说的学者指出,傩是从古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它 的原始形态是傩祭,后来逐渐演化出表演性质的傩戏。傩文化与萨满文化相 并立,同为中国巫文化传统的南北两大分支,分别为中国汉藏语系各民族和 阿尔泰语系各民族普遍接受和传承。目前,萨满文化已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许多专著已问世,但傩文化的研究至今还不够充分。由于傩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整体,所以"除傩戏学研究之外,扩大一些,似乎还应创立傩学或傩文化学研究" (陶立琦《傩文化绉议»)。从发展的眼光看,把傩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来加以认识和研究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有关傩文化的著述也日益增多,不少学者已将目光转向了傩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傩与礼的文化学比较,以及傩文化同特定的生命信仰关系等。

"傩文化"说,不仅涵盖了"傩祭"、"傩戏"等较为有限的提法,并且还包括了以往史料中所存留的古人对傩的记载与描述,增进了今人从文化学 角度对傩的诠释与评估。

因为文化并不是人类的单向产物,而是人类同其所身处的外部时空双向作用的结果,即一方面人作用于自然,另一方面自然亦作用于人类,正是在这彼此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这一过程用中国古代的话来说,便是"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结果是人与天都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用西方哲学的话语来说,又称为"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文化便是这种双向过程的显现、证明、产物、结果。特定的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中产生了特定的文化,并通过这种特定的文化同四周的世界(天、自然、社会)保持某种特定的联系和特定的平衡。正因如此,由 于所处时空的不同,文化总是各自相异的,并且还随着互动 双方(天—人)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其次,每一种能够被称之为"文化"的现象,总是包括着其自身由文化内核到文化外象的一个有序整体,并具有时空方面的相对稳定性。其中文化内核是关键,通过它才外显出一系列相关的表层事象。表层事象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年代里显现为千姿百态,甚至彼此完全不同,但内核部分则通常是彼此一致,万变不离其宗,否则就不再成为某一特定的文化了。

以上是我们对"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三层规定(即双向性、整体性和稳定性)所做出的阐释。由此推之,但住作为一种文化,同样包括了这样三层意思:

1 .天人合一的双向性

傩作为一种请神逐鬼、祈福免灾的世俗活动,首先来自外在特定时空中的人们对于自己周围世界中众多超人现象即鬼神世界的某种神秘感知,并由此生发出对这些鬼神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反应。一句话,没有对鬼神的感知就不会有请神逐鬼的傩文化。

2.请神逐鬼的完整性

在傩文化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逐除活动中,十分清楚地包括了对从天到人、从神到鬼、从请(敬)到逐(畏)等若干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区分 与排列。也只有在这些区分与排列中,所谓的傩祭和傩戏等派生现象才找到自己所处的特定位置。换句话说,在傩这一完整的文化现象中,祭祀与表演都服从于一个更大的完整结构,只有把握了这一完整结构才可能理解具体显现的诸种要素,如傩祭、傩戏、傩舞以及傩面具、傩神话等等。 [page]

3.鬼神信仰的稳定性

傩文化也包括自己的文化内核和文化外象两大部分。其文化内核即在特 定的天人合一过程中产生了鬼神信仰,正是这一信仰支撑了傩文化的存在及发展。其余的所有外在行为和外在事象都只 是鬼神信仰这一特定文化内核 的外显而已。在从古到今的傩文化现象中,尽管表层的外象不断发生变异,并且在中国总体文化的空间分布中各不相同,但在鬼神信仰即对身处的周围世界里众多超人存在的感知及其反应可说是彼此相同,恒常未变。只因存在着鬼神信仰才会出现请神逐鬼的祭祀或扮演。如若鬼神信仰消失,后者 便不会存在,傩文化也就不再成其为一种文化了。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便可对"傩文化"作出一个大致的界定了。所谓傩文化,是指以鬼神信仰为核心,以各种各样的请神逐鬼活动为其外在显象 并以祈福免灾、沟通人一一神(人—天)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系统。这系统自远古便已产生并流传至今其生命力非常强大。今天对这一文化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古代传统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重新理解中国整体文化的内在构成,并重新评价我们人类同自然、同万物、同宇宙的基本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