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戏
时间: 2011-07-13 17:41:25 浏览: 5989地戏是明代屯兵制度的产物,属于军旅中激励士气的军傩,因为演出以村寨平地为舞台,故称"地戏",而民间则称为"跳神"。安顺地区是地戏分布的中心地区,在贵阳、黔南、黔西南、毕节、六盘水等地也有地戏流传。
地戏之所以称为"军傩",与其演出的内容都是征战制敌的故事有关。其所演的剧目都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历史演义或民间传说,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说唐》、《说岳》、《杨家将》等等。因此,地戏面具角色名称十分复杂。如《三国演义》戏班子一般都有40-50枚面具。地戏面具大致分为帝王、武将、文官、道人、丑角、动物等类。
地戏面具是贵州傩戏面具中数量最多、角色最多、雕刻及彩绘最为复 杂的一种面具。地戏面具雕刻以浅浮雕和楼空雕相结合,刻工注重简练、明快,精细而又不繁琐。造型以写实为主,兼有夸张。面部雕刻简洁明快,轮廓分明,个性特征突出。面具的色泽装饰,有贴金、刷银、嵌小圆镜,再根据角色的特点,在面部着色。面部色谱通常用对比较为强烈的原色为主调,然后再在其上勾画各种纹饰。面具用漆有红、黄、蓝、黑、酱、绿、粉等等多种色彩,五彩耀眼,绚丽多姿,华丽堂皇。[page]
地戏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