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撮泰吉

时间: 2011-07-13 10:09:12 浏览: 7127

彝族"变人戏",彝语称为"撮泰吉",是彝族重要的信仰民俗。它深藏于贵州莽莽乌蒙山深处一个叫裸戛的村寨。


"撮泰吉"面具


"撮泰吉"的表演者都是当地的彝族村民,图为"撮泰吉"演出前的化装

每当春节期间正月初三至十五,裸嘎村一带的彝族同胞就会演出"撮泰吉",举行"扫火星"的驱邪纳吉活动,祈求火灾、瘟疫远离人们,让平安幸福永远伴随彝家。演出的内容有祭祀祖先、民族迁徙、拓荒耕种、买卖牲畜、交媾繁殖后代等,最后才逐户为全寨扫除火星。这与古代中原地区流行驱鬼逐疫的大摊有大致相同的内涵。

『撮泰吉』的角色是老祖宗的化身,人们称为『神鬼』,主要以未完全进化成人类的猿猴特征来进行装扮,充满神秘感:

面具为突额大鼻,身穿黑衣,缠绕白布带,表示初民为裸体,头饰包缠成尖顶状,行走为罗圈腿步态,言语为抽气发音而含混不清,表演从后面进行交媾的场面。演出的全过程,相互只能以角色名称称呼,如叫真名,怕被勾走灵魂。过去演出都在夜间举行,场地在村后的平地上,以灯笼及火把照明;面具存放在村边的山洞中。


阿布摩率队再迁徙途中


阿布摩率队拓荒耕种

『撮泰吉』的演出旨再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正月十五的『扫火星』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惹戛阿布和『撮泰』老人在寨边岔路口埋入三个鸡蛋,并在上面燃起大火,所有的灾难、病祸在这熊熊火焰中被烧掉。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视其好坏以判断当年的收成和祸福。

『撮泰』老人将鸡蛋埋入途中

惹戛阿布率领“撮泰”老人,烧火除邪。


劳作之余,阿达姆为阿安哺乳。

"撮泰吉"是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凸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更显得深邃、神秘,似乎能穿透干年岁月,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

单纯、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总体风恪, 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