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戏及其面具--剧目简介
时间: 2011-07-13 09:45:50 浏览: 3998地戏演出的剧目,全部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内容都是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而没有生活戏、公案戏和爱情戏。地戏剧目反映的时代,从商周直到明朝,时间长达三千多年,但以唐宋时期的长篇征战故事为主。从前剧本全部用手工抄写,近代出现了油印的剧本。一出戏通常分为十几本,每本又分若干回目。剧本除少数道白、对话外,大量是七言为主,五言、六言、十言为辅的唱词,其文体是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叙事说唱体。流传较广的剧目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五虎平南》、《薛刚反唐》、《三下河东》、《罗通扫北》、《四马投唐》、《岳雷扫北》、《大反山东》、《沈应龙征西》、《杨家将》、《英烈传》、《粉妆楼》、《说岳》等。以上剧本大多根据古代的小说、话本改编,故事生动跌岩,情节紧凑集中。下面,把《薛丁山征西》的内容简介于后,从中可以窥见地戏剧本之大略风貌。
故事发生在唐代。薛仁贵讨平辽东后,唐太宗为他修造王府,封官 赐爵。皇亲李道字心怀嫉女户,陷害薛仁贵,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苏宝童唆使西番国王进犯唐朝,企图吞并唐室天下。唐朝朝中无统兵之人,唐太宗只好杀死李道字,放出薛仁贵,派他统兵出征。唐军在锁阳关被番兵围困,薛仁贵为苏宝童的飞刀所伤。程咬金回朝搬兵,朝中无人,唐太宗贴出皇榜招贤。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揭榜应试,被唐太宗封为二元帅,拜印西征。薛丁山率领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磨盘山、界牌关、锦霞关、接天关等要塞,直逼锁阳关。经过一番苦战,唐军打下锁阳关,救出薛仁贵。薛丁山率军继续西进,攻打寒江关。寒江关总兵樊洪之女樊梨花,容貌美丽,武艺高强,是天上玉女星下凡。她的师父梨山老母告诉樊梨花,她与金童星投胎的薛丁山有凤世姻缘。樊梨花在战场上主动追 求薛丁山,要与他结为夫妻,薛丁山不知内情,执意不肯。樊梨花第一次捉住薛丁[page]山,薛丁山为保全性命,假装允婚,并发誓"如有反悔,倒挂在空中"。但他刚被释放,便立即反悔。樊梨花变为一座高山,挡住薛丁山的去路,薛丁山见山中有一樵夫,便向他求救。樵夫将薛丁山吊至半山腰即离去,原来樵夫也是樊梨花变的。薛丁山再次发誓道"如不允婚,被大河淹死。"可是刚一脱身,又大骂樊梨花。樊梨花使用法术,使河水陡涨,薛丁山被淹得半死而就擒。在程咬金的撮合下,薛丁山才答应与樊梨花结婚。成亲那天,樊梨花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没有参加婚礼,薛丁山询问原因,樊梨花回答说:父亲不同意她与薛丁山的婚事,拔出剑要杀她,不小心滑倒,撞在剑上死掉。两个哥哥见状,要杀她为父亲报仇,她不得已将他们杀死。薛丁山听了大怒,说: 你今天杀兄拭父,将来也可能杀我的父母,于是把樊梨花休了。樊梨花被迫返回寒江关。后来薛仁贵在白虎关被杨樊围困,他变成白虎(薛仁贵是白虎星下凡)下山喝水,被薛丁山误为老虎射死。不久,唐太宗驾崩,唐高宗登位,樊梨花到京城长安告御状。唐高宗十分同情樊梨花,下令薛丁山认她为妻。薛丁山不敢违抗君命,加上自己也误杀了父亲,没有理由再嫌弃樊梨花,遂把樊梨花接回团聚。后来薛丁山在樊梨花的帮助下平定了西番,被封为西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