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傩堂戏及其面具--傩坛法事和戏剧演出

时间: 2011-07-12 16:25:53 浏览: 4593

傩堂戏演出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是冲傩还愿的各种法事,外坛才演出各种娱神和娱人的剧目。各地的内坛撞事在名称、程序和内容诸方面大同小异,主主事时间的长短主要视愿主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短则一天一夜,长则3天以上。在漏潭县,一天一夜的法事计12坛,内容包括开坛、申文、立楼、请神下马、打下马卦、领牲、上熟、发兵、招魂、占灯、送船、送神。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场盛大的法事多达23坛,它们是:开坛、申文、跑功曹、立楼扎寨、迎桥、交标合会、抛傩、开洞、打洞、灵官镇台、走阵、出神、和尚检斋、差兵发票、炳灵领牲、山王图、催愿拆愿、回熟、将军统兵、穰关、勾愿、造船劝茅、游傩送圣。上述每一坛陆事又分为很多程序,例如开坛的程序有请师、发锣、迎三王、献讳、献法、唱穿衣件、请三元法主、解秽、焚香、踩九州、 观师、迎神下马、问家宅卦、下装等。做以上法事有两个目的: 是迎请天上各路神仙来到傩堂享 受祭品,并作证明,以还傩愿; 二是驱逐妖魔邪鬼,疾病灾难,保佑主人家富贵吉利,家宅平安。巫师做法事时,头戴法冠,身穿法衣,肩披牌带,载歌载舞。他们时而吹牛角,卜竹卦,时而敲令牌,摇司刀其间还穿插着挽"诀法”,易把观众引入阴森恐怖的鬼神世界,具有莫大的煽惑性。[page]

做完开坛法事,接着便上演外坛剧目。演出外坛剧目需佩戴面具,相传面具锁在桃园上洞、中洞和下洞内,需由尖角将军约请掌管钥匙的唐氏太婆(有些地方外加蒋氏太婆和戴氏太婆) ,将桃园三洞的锁打开,搬请出24个面 具(代表24出神戏) ,然后才能出戏。外坛剧目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正戏和插戏两大类。正戏即从桃园三洞中搬请出来的24出神戏,又可分为半堂戏和全堂戏,半堂戏12个剧目,全堂戏24个剧目。在思南、德江等县,正戏的剧目保留得较为完整;而在大部分地区,正戏的很多剧目业已流散,现在保留下来的正戏已不足24之数了。

傩堂正戏出场人物一般为3至7人,故事情节大多比较简单,艺术上亦比较粗糙,只初具了戏剧的某些要素,还不能算是成熟的戏剧。其中不少剧目是直接为请神还愿服务的,戏中夹着祭祀,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惟祭向傩戏过渡的痕迹。例如《开路将军》一剧,描写开路将军奉傩公、傩母之命,前往傩坛砍开五方五路,扫除邪魔障碍,"天瘟砍出天堂去,地瘟砍出十方门",以确保各路神兵到傩堂赴会。开路将军的形象,明显地具有古代傩祭中心人物方相氏的影子。又如《勾簿判官》一剧,描写判官从华山骑马来到傩堂,他一手捧红印,一手握毛笔,为前往傩堂赶愿作证的众神抵点名勾簿。虽然剧中穿插着许多插科打诨的笑料,并有判官为群众断案的情节,但其基本内容始终未能脱离冲傩还愿这一主题。这说明傩堂戏要彻底挣断宗教的锁链,成为成熟的戏剧艺术,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在傩堂插戏中,宗教的灵光才最终褪尽,放射出美丽动人的人性光芒。插戏是穿插在正戏之间演出的戏,又称"耍戏"、"杂戏"和"花花戏”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戏中的主角不再是傩堂戏中的神丰氏,而是生活中的普通平民百姓。插戏的优秀剧目有《郭老么借妻回门》、《苏姐姐选婚》、《张少子打鱼》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