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堂戏及其面具--储堂戏的传说和搬演
时间: 2011-07-12 16:04:22 浏览: 3164在民间,关于仅在堂戏的来历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傩公(东山圣公)、傩母(南山圣母)生前因恋爱受阻,双双投河殉情。放牛娃在河边拾到二人的头颅,挂在竹桩上,供在岩洞里,围着唱歌跳舞道"若保佑牛不吃庄稼,就把你们供奉起来。"以后牛果然就不吃庄稼了,这可乐坏了放牛娃,他们成天在山上打闹玩耍,再也不愁管牛的事。一年春天,瘟疫流行,很多娃儿都染上了疾病,各种药都用尽了,就是不见好转。大人们急得没办告,只好仿效放牛娃,到供着傩公、傩母头颅的山洞里祭拜,还许下各种愿信。过了几天,染上瘟疫的娃儿全好了。人们在山洞前搭起祭台,跳舞唱歌,颂赞神的恩德。适逢李老君从上空经过,见烟雾缭绕,便降下云头,化装成村民观看。他见大家乱唱乱跳,没个规矩,就从天上抛下一本书,作为演唱傩堂戏的范本。一年秋天,皇后和三公主也染上了瘟疫,百般医治无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后来搬演了傩堂戏,皇后和三公主的病就好了。于是皇帝封赠傩公、傩母一席之地,从此演出傩堂戏都要在神案前铺上席子,土老师就在席子上祭祀、表演。以上传说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被披上了一层迷信的外衣。对于广大没有文化的群众,傩堂戏越神秘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得到人们的信仰。
傩堂戏的演出,通常总是与"冲傩还愿"的习俗结合在一起的,而绝少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单独进行表演。冲傩还愿的习俗,在贵州省城乡流传已久。所谓"冲傩",是指遇到疾病灾难之家,清土老师前来祈穰斋瞧,驱邪逐疫,把疾病灾难"冲"开z所谓"还愿",是指"冲傩"之 家事前对神灵许下各种愿信,事后通过搬演傩堂戏,把各路神仙请到傩堂受祭,以偿还愿信。关于冲傩还愿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如下传说:混沌初开六月间,天上飘了七天七夜大雪,人间很多人都冻死了。观音菩萨于心不忍,请出东方太白星解救百姓。雪水溶化后,冲垮了五岳庙,把昆仑山上的沉香木也冲走了。沉香木漂到海里,被龙王 派水仙兵勾住,用它造了一扇海龙门,不料刚造好就焚烧起来,龙王只好用它造了一张独脚床。龙女上床睡了一夜,害了瘟病,三年都不能起床。龙王到处求神问卦,都不应验,后来周易文王用铜钱断明,原来龙王冒犯了五瘟神,必须在大傩会上还愿,病才能好。于是龙王许下大傩12祭,小傩12堂,又许下神戏24个,以及白鸡、白鹅、白猪、白羊等供品。龙王还愿后,龙女的病就好了。这种做法后来传到人间,人们遇到生病、无子、灾难等 不吉利之事,都要请巫师迎神送鬼,祈禳斋醮,做;中傩道场,以治病、求子、消灾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