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泰吉”及其面具--产生年代
时间: 2011-07-12 15:11:44 浏览: 3044"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戏中积淀着许多原始的成分,如模仿史前人类的装扮、走路、说话、交婿等,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对于"撮泰吉"产生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它并非产生于某一时期,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具体地说,它大约在东汉初期便已具雏形,以后不断补充、完善,直到清代中叶才基本定型,成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样子。之所以把"撮泰吉"形成雏形的年代定为东汉初期,是因为彝族先民领袖勿阿纳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率众由云南东川迁入黔西北,并建立了一个以今大方为中心,东抵贵阳,南达水城,北迄金沙,西至云南镇雄的奴隶制政权。这段历史与戏中"撮泰泰"老人迁徙、农耕的内容应当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二者可以互相印证。而把"撮泰吉"基本定型的时间定在清代中叶,是因为戏中出现了玉米、洋芋和烟叶。这三种作物原产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美洲|传入欧洲,明末清初才由欧洲传入中国。威宁地区交通闭塞,生产落后,大量种植玉米和洋芋,决不会早于18世纪,以此推断,"撮泰吉"的定型大约在清代中叶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