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泰吉”及其面具--生长环境
时间: 2011-07-12 15:19:32 浏览: 2803"撮泰吉"如今只流传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该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这里山高害密,气候寒冷,霜冻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荞麦等,单产很低,当地人民生活十分清苦。全村61户,住的都是低矮的草房,没有一间瓦房。由于医药卫生和科学文化落后,加之地处僻远,交通不便,当地村民遇上天灾人祸时,习惯用祭山神、打粉火、滚鸡蛋、念鬼等手段来驱灾逐疫,祈求平安。裸戛村彝、苗、汉杂居,13个姓氏61户中,文、周二姓为大姓,各有12户。"撮泰吉"的戏主为文道华,彝族,从父亲上溯五代都是毕摩,都主持并参加"撮泰吉"的演出。文道华的家庭经济在村里算是富裕的,他本人为小学文化程度,其余参加"撮泰吉"演出的演员,也是彝族,大多为小学文化,只有两人读过初中。"撮泰吉"就生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